王树声将军,我军历史上的传奇人物,以其赫赫战功著称。1926年,他投身革命事业,参与并领导了震惊全国的黄麻起义,成为鄂豫皖根据地以及红四方面军的重要创始人与领导人。他与毛泽东主席的相识始于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两人在长征路上重逢。王树声将军以面对困难与挫折所展现的顽强意志,赢得了毛泽东主席的极高赞誉,并频繁受到重任的委托。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主席亲自指派他担任国防部副部长、总军械部首任部长。他不负重托,为我国军械工业的创建和发展、提升我军武器装备水平,付出了极大的努力。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均将他尊称为“我国军械工业生产的功臣”,并赞誉他为“为革命作出巨大贡献”的杰出人物。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爆发后,鄂东麻城亦遭遇了反革命暴乱的侵袭。当地土豪劣绅与红枪会上的上万会徒相互勾结,对麻城县城发起了围攻,局势可谓急转直下,形势万分危急。
面对这危急关头,县农协组织部部长王树声毅然决然地站了出来,他带领一名农协会员悄然离开县城,夜以继日地赶往武昌寻求支援。
在听取王树声详尽汇报后,时任湖北省农工厅厅长的董必武,以省政府名义下达指令,要求省警卫团第一营、黄安县警备队以及警备自卫军火速前往麻城平定叛乱。同时,他还将麻城的局势紧急通报给了正在武昌举办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的毛泽东。毛泽东闻讯后,立即作出决策,派遣200名学生军,由傅杰大队长率领,迅速奔赴麻城支援。
董必武面带喜悦,对王树声言道:“毛泽东同志,即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对麻城地区的农民运动表现出了极高的关注。为此,他已决定派遣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学生军,并指定由你担任领队,率队前往麻城,以平息那里的反革命叛乱。”
王树声听闻此讯,心中激动不已,他满怀感激地表示:“多谢董先生!感谢毛先生!”
5月14日的午后,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大操场之上,200名身着灰色军装、背负钢枪的学生军,神采奕奕,整装待命。学生军的大队长傅杰与领队的王树声,挺立于队列最前方。夜幕降临,毛泽东率领农讲所的所有学员,整齐列队,为即将出征的学生军送行。毛泽东缓步至队伍前端,发表了鼓舞人心的讲话。他强调,学生军抵达麻城后,需审慎运用斗争策略,仅针对那些利用红枪会欺压百姓、蒙骗会员、传授邪术的恶霸势力展开攻势,在战斗的同时,亦需积极开展群众工作。
王树声初次邂逅毛泽东,便被其言辞简练而力透纸背的演讲深深打动,这不仅极大地振奋了他的精神,更在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与此同时,这位年仅22岁的麻城农协组织部长的名字,也牢牢地镌刻在了毛泽东的记忆深处。
五月之中旬,王树声率领学生军抵达麻城,于塘湾地区击溃一股匪徒,继而又奋勇进击,直指县城。闻悉学生军到来的消息,围攻麻城县城的匪徒们无不心惊胆战,纷纷溃不成军,向北溃逃。
麻城地区的这场反革命叛乱事件,得以迅速得到平息。
1927年7月,汪精卫背叛革命信仰,中共中央随即在8月7日于汉口紧急召开会议,确立了发动秋收起义、开展土地革命、武装抵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战略决策。会议结束后,肩负中共中央特派员重任的毛泽东火速赶往湖南,亲自指挥湘赣边区的秋收起义。10月,毛泽东带领起义队伍抵达井冈山,并以此为根据地中心,建立了以宁冈为核心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王树声红军画像。
当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攀登井冈山之际,王树声与潘忠汝、戴克敏、吴光浩等人并肩作战,共同领导了黄麻起义。在黄安县城沦陷,面临严峻的白色恐怖时,王树声等人以黄陂木兰山为阵地,率部同敌军进行了顽强而残酷的游击战,并成功创建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在战火硝烟的考验中,王树声的军事指挥才能逐渐凸显,他先后担任了红军一大队的党代表、团长、师长,以及红四方面军的副总指挥,成为鄂豫皖红军的奠基人和主要领导者之一。
1932年10月,徐向前、王树声等将领率领红四方面军主力,共计两万余人,从鄂豫皖苏区出发,踏上了西征四川的征程。在这不足一年的时光里,他们指挥红军英勇作战,使得主力红军从刚入川时的2万余人迅猛增至8万余人。红四方面军取得的辉煌战果,赢得了时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主席毛泽东的高度评价与赞扬。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被迫踏上长征路后,王树声及四方面军的战士们始终密切关注着中央红军的安危。
“各级领导干部务必深入部队,广泛发动群众,积极筹备物资,精心制作慰问礼品,以我们实际行动,表达对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的衷心欢迎。”
在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于懋功地区取得辉煌胜利并胜利会师之际,王树声所率部队肩负起警戒重任。随后,于七月抵达毛儿盖。
抵达毛儿盖后,王树声未及稍作休憩,便立刻前往党中央的驻地,向毛泽东致以敬意。毛泽东对此相见喜出望外。王树声目睹了毛泽东身着破旧的军装,面容略显憔悴,立刻意识到中央领导同志在这段漫长的转战中历经艰辛,疲惫不堪。他紧握毛泽东的手,心中百感交织。自1927年在武昌汉阳门码头与毛泽东分别以来,直至此刻的重逢,他未曾料想竟已过去了整整8年。
1936年深秋十月,王树声在率部经历草地往返三番之后,刚刚抵达甘肃的会宁,便即刻抱病随红四方面军总部西渡黄河,投身于河西走廊的激战之中。
西路军战败之际,王树声历尽艰险,孤身重返陕北。闻悉王树声归来,毛泽东喜悦万分,特地拨通电话,对他的重返表示热烈的欢迎与深切的关怀。王树声抵达延安次日,毛泽东便派人亲自前往,邀请他至家中共进晚餐,以表达对这位鄂豫皖根据地奠基人之一、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的隆重接待与宴请。
◆王树声
当日,王树声同志居于中央军委招待所,随同一位同仁赴毛泽东主席的居所——凤凰山脚下一处庭院。王树声踏入庭院,只见身着简朴而整洁的灰布军装,面容洋溢着微笑,正站在窑洞门口等待的毛泽东主席快步上前,热情地握住王树声的手,关切地问候道:“树声同志,你辛苦了!”
此刻,王树声目睹毛泽东,宛如久别他乡的游子重逢那慈爱的双亲,心中涌动着难以言表的激动。他紧握着毛泽东那温热的大手,脱口而出:“主席!”话语戛然而止,泪水不禁模糊了双眼。
王树声落座于毛泽东的办公室,随即向其详尽地述说了西路军在河西走廊的激战、祁连山的败退,以及他如何孤身一人返回陕北的经过。在王树声的汇报过程中,毛泽东静坐一旁,聚精会神地聆听,还不时地插言,就某些细节进行深入询问。
王树声在汇报完毕后,态度诚挚地向毛泽东表示:“主席,西路军的失利给党和红军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我身为副总指挥,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无论中央对我作出何种处分,我都将毫无怨言地接受!”
出人意料的是,毛泽东挥洒自如地一挥手,言辞坚定地说道:“你的归来即是胜利的象征,西路军的败绩并非你的过错,你无需承担责任!”
王树声重返陕北,即刻听闻延安正深入开展着对张国焘路线的清算活动,红四方面军众多干部正接受思想教育。身为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且在西路军全军覆没的悲壮背景下孤身返回延安,他心中确信中央绝不会轻易放过自己。作为一名败军之将,王树声早已做好思想上的准备,无论党中央作出何种决定——撤职、开除党籍、监禁,甚至极刑,他都毫无怨言,坦然接受。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毛泽东对他展现出了极大的宽容与谅解,毫无责备之意。这位自幼便失去母爱、鲜少感受温情的铁骨铮铮者,不禁为之动容,泪水夺眶而出。
在分别之际,毛泽东紧紧握住王树声的手,关切地叮嘱道:“你先好好休养一段时间,务必把身体调养好,待身体康复之后,再去抗日军政大学深造,为随时投身抗日前线做好准备。”
毛泽东的交谈,为王树声注入了巨大的动力。随后,依照毛泽东的指示,王树声得以进入延安抗大第三期深造。完成抗大学业后,毛泽东更是亲笔致信中央党校校长,推荐王树声前往党校深造。在抗大与党校的学习生涯中,王树声不止一次地聆听了毛泽东的演讲或报告,从而提升了自身的马列主义素养,以及分析问题、洞察问题的能力。他深刻剖析了张国焘的错误路线,并严肃检讨了自己自长征以来所犯的错误。鉴于王树声态度诚挚、认识深刻,党中央和同志们均予以谅解。
1938年冬日,抗日战争已步入战略相持的关键时期,前线亟需大量干部支援。恰在此时,王树声同志在党校的学习亦告一段落。六届六中全会闭幕不久,中央便作出决定,派遣他前往华北抗日前线。
11月23日凌晨,王树声与李先念、王宏坤、王建安、朱德崇等数十位红军将领共同行动,在刘少奇的率领下,乘坐四辆卡车从延安启程,途经西安,最终抵达太行山区。在此,王树声留驻太行,肩负起晋冀豫军区副司令员及晋冀豫边区游击纵队司令员的职责,致力于组织和领导地方武装力量,投身抗日斗争。
刘伯承、邓小平、蔡树藩、李达以及王树声。
1942年6月,身处太行山抗日前线,与敌人激战正酣的王树声,突然接到组织的召唤,命他率队前往延安,参与整风运动。听闻此讯,王树声欣喜若狂。自1938年11月告别延安,至今已有三年有余,此番重返延安,他终于得以再次见到日夜思念的毛主席。
历经三个月的艰辛跋涉,王树声一行终于在九月抵达延安。在此,他被指派至中共中央党校的高级干部班深造,并担任军事队的队长一职,肩负起领导党校高级班整风学习的重任。
两年已过。
1944年春季至五月,面对太平洋战场的挫败,日军企图挽回败局,力求恢复大陆南北铁路的畅通,因而向国民党控制的平汉、粤汉等铁路线路发起了攻势。面对这一新局势,中共中央决定派遣部队跨过黄河,深入豫西地区,收集国民党汤恩伯部队撤退时遗弃的武器弹药,发动群众,建立豫西抗日根据地,并成立河南军区。至于谁来领导这一行动,毛泽东想到了王树声。
中秋佳节落幕不久,一个午后,王树声应约踏入了枣园,毛泽东的居所。毛泽东起身,与王树声热情握手,随即示意他落座。
毛泽东问:“树声同志,听闻贵校这期军事培训班学员即将结业,您对未来职业生涯有何规划?”
“主席,我愿重返太行山,投身抗日前线。”性格率直的王树声坦诚地向毛泽东表达了他的愿望。
在与王树声探讨完当前的抗战形势后,毛泽东接着说道:“鉴于当前局势,中央作出决定,命你率领一支队伍南渡中原,与已先行抵达该地的皮定均、徐子荣部队汇合,共同组建河南军区,以期在豫西开辟抗战新局面。原本计划派遣徐向前、戴季英、刘子久等同志前往,不料徐老总不幸在骑马时受伤,恐怕一时难以成行,这重任便只能由你来承担了!”
听闻他被委以重任,担任新成立的河南军区司令员,王树声不禁起身,语气中带着谦逊:“主席,恐怕我的能力有限,难以胜任如此重大的职责!”
毛泽东微微一笑,充满信任地言道:“你定能出色完成任务!”
◆王树声
交谈间,不知不觉间,午后时光已然溜走。王树声察觉天色渐晚,便急忙站起身来准备告辞。毛泽东却道:“不必离去,就在此处共进晚餐如何?”
王树声回应道:“无需多礼,家中已经为我准备了餐食。”
不久后,王树声再度与毛泽东辞别,纵身跃上战马,引领部队绕过太行山脉,横渡黄河,挥鞭疾驰,勇往直前,目标直指中原。1945年初,王树声抵达豫西,于嵩山脚下与皮定均、徐子荣率领的部队实现了胜利会师,随后共同组建了河南军区。
在司令员王树声的英明领导下,河南军区部队的英勇战士们奋勇杀敌,激战洛阳,攻克登封,成功收复了豫西广大领土,并建立了豫西抗日根据地,圆满地完成了毛泽东同志交付的这项艰巨使命。
新中国成立之际,王树声肩负重任,历任湖北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领导鄂豫皖三省的部队对国民党残余势力进行了规模宏大的围剿战役,屡建奇功。1955年3月,在毛泽东主席的亲自签发下,王树声被调至北京,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军械部的首任部长。当年9月,他被授予大将军衔,并在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光荣当选为中央委员。军事科学院成立之后,王树声又担纲军科院副院长一职。他不负重托,秉承毛泽东的殷切期望,对我国军械工业的创立与进步,以及部队武器装备的优化、现代化和正规化建设的加速,贡献了卓越力量。
1972年,自左至右依次为王树声、粟裕、叶剑英、宋时轮、王新亭、贺光华等尊贵人士,齐聚大会主席台之上。
1972年,王树声不幸患上食道癌,住进了解放军总医院。听闻这一消息,毛泽东主席倍感关心,特地派遣周恩来总理代表自己前往探望。周恩来总理抵达王树声的病床前,目睹病榻上的王树声,心情愈发沉重。他紧紧握住王树声的手,柔声说道:“树声同志,我受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委派,专程前来看望您!”
王树声激动地表达道:“衷心感谢党中央,感谢毛主席,以及总理的关怀!”
周恩来再次对王树声说道:“树声同志,党中央与毛主席均深知您是一位优秀的同志。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您作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缔造者之一,展现了红军长征途中的英勇无畏;而建国之后,您更是在我国军械工业生产的辉煌篇章中,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您对革命事业的卓越贡献,令人钦佩。”
这乃是对王树声同志忠诚革命一生所获得的党中央与毛泽东同志的高度赞誉。闻听此言,王树声同志眼中闪烁着激动的泪光。
1974年1月7日,享誉一时、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杰出将领王树声,于北京与世长辞,享年69载。
驰盈策略-炒股使用杠杆-正规的实盘股票配资平台-可以加杠杆的炒股软件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