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对于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而言,跌倒已然成为伤害致死的头号因素。据相关数据显示,每年有超4000万老人至少经历一次跌倒事件。在众多令人痛心的悲剧背后,有一个常常被人们忽略的关键要素——老人脚上的鞋子,特别是拖鞋,往往在不经意间埋下安全隐患。
防滑性差、贴合度不佳、极易引发绊倒风险,在社交媒体上,年轻人因穿拖鞋不慎摔跤受伤的案例屡见不鲜。就连行动敏捷的年轻人都难免深受其扰,对于行动相对迟缓的老年人而言,选鞋问题更是容不得半点忽视。
图片来源:小红书
这些危险鞋
展开剩余91%赶快把老人鞋柜里的东西清理掉
1. 无后跟鞋子(包括家居拖鞋、凉鞋等款式)
研究表明,在居家跌倒的情况中,超过30%与穿着不合适的拖鞋直接相关[2] 。没有后跟设计的鞋子难以固定脚跟,人在行走时,特别是在下坡或下楼梯时,脚会在鞋内前后滑动。为了防止鞋子脱落,前脚趾不得不过度用力抓着鞋底,这会致使步长缩短、步速降低,动态平衡能力也会受到明显影响。
图库中的版权图片,未经授权转载使用可能会引发版权方面的纠纷。
日常居家时,建议挑选合适的居家用鞋,需具备后跟封闭包裹、足弓支撑稳固、湿滑地面防滑以及一脚蹬的便捷性等特点。洗澡时,可穿着防滑拖鞋,但除洗澡外的其他居家时间,穿居家用鞋会更为适宜。
像这般的居家鞋子丨电商平台
具体而言,需依据不同的地面材质来挑选各异的鞋底。
2. 鞋底过于柔软或单薄、有着“踩屎感”的鞋子
鞋底若过度软弹,便难以提供稳定的支撑。老人行走时,足弓易出现塌陷,脚踝也会发生晃动,这会明显降低其平衡控制能力,进而增大摔倒的风险。(中国康复医学会专家共识,2023)
究竟什么是踩屎感健步鞋?老年人适合穿这种鞋吗?接下来,我们就来剖析一下踩屎感健步鞋存在的三大设计弊端。
1、过度的回弹性会破坏步态的稳定性
超软质地的中底,比如Boost、ZoomX等材质,其压缩行程超过40,这会致使在足跟着地时,足跟出现过度下沉的状况。进而引发跟骨内翻角度出现异常增大,而当前掌离地时,又会产生过猛的回弹,最终使得身体重心前冲而难以控制。
2、足弓支撑:一个伪命题
这类鞋子常常宣称内置了足弓垫,然而其超软的中底致使支撑结构发生形变,失去效用,完全无法给予稳定的足弓支撑。
3、踝关节的代偿性摆动
由于具有踩屎感,稳定支撑有所欠缺,踝周肌肉不得不过度发力以维持踝关节的稳定状态。如此一来,肌肉极易产生疲劳,也提升了损伤的风险。
3. 缺乏足弓支撑的平底鞋
完全平整的鞋底(例如布鞋鞋底),会使足部肌肉承担额外负荷,进行过度代偿。这极易诱发足底筋膜炎、拇指外翻等问题,进而对稳定性产生间接影响。上述状况会破坏足底稳定三角(由足跟、第1跖骨头以及第5跖骨头构成),致使稳定性降低,提升摔倒的风险。
图库中的版权图片,未经许可转载使用可能会引发版权纠纷
4. 鞋帮过高或过低的极端化选择
超高帮鞋对踝关节的活动存在一定限制,在遭遇绊倒情况时,较难及时调整姿势。至于超低帮鞋,则因侧向支撑不足,大幅增加了踝关节扭伤的风险。
图库中的版权图片,未经授权转载使用可能会引发版权相关纠纷。
5. 平价洞洞鞋
一般而言,普通洞洞鞋的鞋头往往过于宽大,对足部的包裹性欠佳,难以给予足部充足的稳定性。此外,洞洞鞋价格各异,其底部的防滑性能也有所不同。价格低廉的洞洞鞋,鞋底防滑效果较差,这无疑会增加老年人摔倒的风险。
此为图库版权图片,未经授权转载使用可能会引发版权争议 。
科学选鞋
牢记五大防摔安全特性
1.防滑鞋底
选用橡胶材质并搭配深纹路(如波浪形或菱形),相较于光滑鞋底,这类鞋底在湿滑路面的抓地力可提升 50%以上[3]。
强烈推荐购物时采用防滑三重验证法!
材质检验:用指甲刮擦鞋底,若为橡胶材质,应无白色刮痕出现(发泡底不符合要求)。
纹路深度:可将1元硬币竖直插入,纹路需完全覆盖“银行”二字(深度大于1.5mm)。
湿滑状况模拟:脚踩湿纸巾并轻轻推动——鞋底在超市地面砖上无滑动移位现象。
2. 坚固后帮搭配中帮构造
后帮应具备坚固性,能够紧密包裹脚跟。鞋帮高度需略高于踝骨,大致在3 - 5cm之间,以兼顾支撑性能与灵活性[3]。
3. 足弓处提供有力支撑,后跟具备缓冲功能
优先挑选具备足弓支撑功能的运动鞋,或者选择内置贴合足弓曲线支撑垫的款式(以可拆卸者为宜),同时,后跟需含有EVA/Gel缓冲层,以此减轻关节所受冲击[3]。
足弓支撑的动态支撑力检测方法
按压测试:以拇指用力按压足弓区域,支撑结构的下陷幅度应不超过3mm。
鞋垫检验:抽出鞋垫踩于地面,足弓区域需维持悬空状态。
4. 宽幅头带搭配魔术贴进行固定
宽楦头的鞋子能够有效避免对脚趾造成挤压,而魔术贴的安全性是鞋带的两倍,可防止因鞋带散开而导致绊倒的情况发生[2]。
鞋头空间检验:穿上鞋子后,脚趾能够自如地做出石头剪刀布的动作,没有任何挤压之感,这便是十分合宜的宽头鞋。
5. 恪守严丝合缝的合脚准则
推荐将线下试穿的时间定在傍晚。这是由于经过一整天的行走、运动,或是站立、就座,傍晚时分脚部的尺寸相较于白天会略大一点。
操作流程:
着厚袜:仿摹冬日情形
双脚尺寸测量:选取较大数值并添加5mm余量
核心动作检测
漫步斜坡,双脚无往前冲之势。
迅速转身,脚跟稳固无滑移。
强健脚踝
三技巧铸就人体稳定装置
老人容易跌倒,核心因素之一是踝关节肌力不足。以下有3个简单的训练方法,若每日坚持练习,能够助力老人增强踝关节的稳定性。
1. 提踵训练(增强小腿后侧肌肉群)
缓缓扶墙,将脚跟抬至最高点,保持3秒钟后,再以极慢的速度落下。
此图片源自网络
每组10 - 15次,每天进行2 - 3组
2. 足部雨刷练习(强化足弓肌群)
保持坐姿,屈髋屈膝至90°,使双膝间距与髋部同宽。将一侧小臂卡在双膝之间,以此来固定膝关节。
此图片系作者亲自拍摄。
将掌跟侧的脚尖向上抬高,随后再下压至地面。
此图片系作者亲自拍摄。
以脚跟为轴心,仿若雨刮器般,让大脚趾球紧贴地面向对侧缓缓滑动,体会足弓的向上撑起。
此图片系作者亲自拍摄。
每组每只脚进行10 - 15次练习,有助于增强足弓的稳定性[1] 。
3. 单腿站立训练(综合性平衡能力锻炼)
手扶椅子,单脚站立,目标是保持 30 秒钟。
此图片源自网络
进阶玩法:在脚下放置软垫,试着松开双手或者闭上眼睛(此过程需有监护人陪同)。
康复师提醒:平衡功能欠佳或有过跌倒经历者,应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训练。
脚下安全不容小觑,一次不慎摔倒,可能带来严重后果。告别那些暗藏风险的拖鞋,选用经科学设计的防摔鞋,再搭配踝关节强化训练,便能为父母构建起坚固的防摔防线。每一步稳稳当当的落地,都是对他们晚年尊严与自由的有力呵护。
参考文献
[1]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单位共同撰写了《中国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2021版)》,该指南发表于《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21年第42卷第10期,页码为1713 - 1721。
[2] 张明、王丽华等人开展了一项关于居家环境中老年跌倒危险因素的病例 - 对照研究,该研究成果发表于《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0年第39卷第5期,页码为589 - 593。
[3] 李建军、刘洋等人开展了一项关于功能性运动鞋对老年人步态稳定性影响的生物力学研究,其成果发表于《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9年第34卷第8期,文章页码为912 - 917。
策划制作
作者丨赵倩,康复医学门诊的资深康复师
审核 丨 纪刚,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兼任中国康复医学会再生与康复委员会委员 。
策划丨甄曦
责编丨甄曦
审校 | 徐来、张林林
发布于:四川省驰盈策略-炒股使用杠杆-正规的实盘股票配资平台-可以加杠杆的炒股软件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